
為甚麼孩子會吸吮手指?
吸吮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,胎兒早在媽媽肚子內已會吮手指!嬰兒由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,慢慢認識這個世界。他們常用口腔探索自己的身體部位,包括手和腳趾,這可能是無意識的。他們也會在肚子餓時吮手指,透過吸吮的動作藉以安撫自己;漸漸演變至緊張、需要安慰或無聊時也吮手指。吮手指是兒童常見的行為習慣,美國兒科學院認為約有一半兒童在四歲前會吮手指。
由於嬰幼兒吮手指通常都會出於無意識或自我安撫,家長無須特意制止或取笑他。隨着孩子長大,他有其他安撫自己的方法及開始介意別人對他的看法,通常這習慣都會在上學階段消失。
若到四、五歲孩子還經常吮手指,就有機會影響頷骨的形狀和恆齒的排列。當恆齒已長出,吮拇指很用勁或舌頭大力推會造成牙齒變形,導致牙齒咬合不齊或哨牙,影響外貌。假如吮手指變成頻密和長久的習慣,嚴重的,手指會因為吸吮而變紅、皮膚破裂,尤其是指甲邊緣的皮膚,可能會疼痛或敏感,甚致破損,容易受病毒感染,或會造成發炎。這些時候家長便要幫助孩子減少這行為出現。
家長可以怎麼辦?
1.如果孩子的拇指因為吸吮而變紅、破裂,你可以在他睡覺時給他抹上潤膚膏。
2.如你覺察到孩子因焦慮而用這行為安撫自己,便要猜猜他的感受,替他形容出來,較大的孩子可以耐心地請他說出感受。平日多跟他親近和溝通,加強他的安全感。可以用玩具或其他事物分散他的注意,較大的孩子可以教他一些鬆弛的方法,如深呼吸。
3.若他只在無聊時才有這些習慣表現,可以提供一些活動讓他的手別閒着,如玩玩具、給他抱和摸布娃娃、拖着他的手、讓他幫忙拿着東西等。
4.保持平靜的態度,簡短清楚地講出不想他再吮手指的原因,例如:「媽媽希望你不再吮手指,實在太不衞生了。」
5.教孩子用「習慣消除」法,想一些與該行為完全有衝突的動作,當孩子想做該習慣時,提醒他做替代動作,例如:想吮手指時,可叫他像彈琴般擺動手指、捏鼻或用手指數數20次。
6.孩子成功按捺自己不吮手指一次,可以用貼紙獎勵加上口頭讚賞,並可用行為表記錄,累積數個貼紙可換喜愛的活動作獎賞。
7.若孩子以這行為吸引成人的注意,或不服氣下故意對抗,最好的方法是不給他任何注意,即不要看着他或跟他說話,直至他停下該行為才再注意他。堅持使用此方法可令孩子感到無趣而減少該行為。